随着移动学习工具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企业员工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。其中,微学习以其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局限、内容模块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等优势,被很多企业接受,并广泛运用于员工的学习与培训中。
学习管理者肩负着组织人才培养的责任,就需要提供合适的微学习途径与方法,做好个性化支持,保持学习者的参与度;同时,将学习内容与日常工作进行有效匹配,以激发员工长期学习的主动性,从而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相关技能。长期的微学习项目将培训从传统的一次性交付,变成基于反射、试验与应用的长期学习习惯的培养。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关注每次学习的效果,精心设计的微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会促进细微变化的产生——小的行为改变会让人感觉易于着手实践,每一次微小的学习效果也都会是学习者进步和成长的体现。
拆分学习内容 积少成多
对学习管理者来说,获取学习内容往往很容易,难点在于如何将新内容同化。只有将其深度融合到现有知识体系中,员工才能真正消化新的学习内容,并有效运用于工作。
长期微学习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,会将学习内容进行拆分,将高质量的大模块学习内容转变成无数个较小的话题模块。每一次的学习内容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,内容可以包括短视频、短篇文章、图书摘要等。内容确定后,可以采用“每周推送”的形式,定期发送给学习者。小模块的知识集合可以帮助学习者用较少的时间,学习关于某个话题的知识和技能,使学习者通过观看和阅读新内容,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,找到运用的方法。这个过程将会生成强大的学习动力,促使学习者重视新技能,刻意练习以提升知识的应用性。
定期个性化辅导 教练督促
人们自发改变行为的机率非常微小。阿兰·道伊奇曼(Alan Deutschman)在所著的《改变或死亡》(Change or Die)一书中描述,当医生告知心脏病患者,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,就会导致死亡时,90%的人仍无法坚持改变。与另外10%成功改变的心脏病患者相比,两者的承诺度和能力大体相当,唯一不同的是,后者拥有来自营养师、心理学家、瑜伽教练等每周的持续支持与督促。
因此,尽管长期微学习项目的实施强化了“支持”的作用,但仍需教练的即时辅导来有效督促学习者坚持。学习管理者应在项目过程中给学习者安排专属教练,定期辅导。辅导期间,教练会对学习者的知识吸收效果进行评估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问题,并指导他们如何将所学的知识拓展于工作实践。教练课程可以使用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,在手机端直接执行,因此不受地理位置的局限。
这种个性化辅导方式能够真正鉴别并有效发挥员工的优势。通过项目前后测量数据的对比发现,所有学习者都有所进步,特别是在“两低两高”的情况下,进步尤为明显:
·低压力水平
·低职业倦怠水平
·高学习参与度水平
·高自我效能水平
不少学习者也表示,教练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想法,表达观点;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辅导他们运用自己的优势和强项,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做出最佳反应。
长期的微学习项目让学习者通过定期的知识学习,接受教练的即时反馈与辅导,将原本需要坚持的学习任务演变为可轻松完成的习惯性行为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学习管理者如果能将学习内容、一对一教练辅导与学习者的工作实践保持高度一致,就能使学习者将所学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实践,激发其学习主动性,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。
,